温州---鳌江划大龙
字号:[ ]

  鳌江自古就有迎龙旧俗,后称划大龙,始于明代。划大龙源于祭祀活动,由鳌江杨爷殿祈神仪式派生而来,旨在祈求神灵降福,风调雨顺,鱼虾满舱、五谷丰登。

  鳌江大龙由民间艺人用竹木编制和纸扎彩绘,汇聚了多项民间工艺。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200多抬大龙的人,穿着传统礼服,在杨爷殿集结。经过一系列如开光、收香、点龙睛仪式后,抬着大龙浩浩荡荡巡古镇一周。此时,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煞是热闹。根据文献考证,至迟在清代,鳌江大龙已在平阳民间盛行:“古鳌头上下三步(埠),凡某步(埠)迎(大)龙,其余两步(埠)即扮抬阁、高跷、烟火等戏。平阳鳌江迎龙,俗称“划大龙”,远近闻名。其龙身用毛竹彩纸装饰而成。长40米,龙头有丈三四阔的房子那么大。龙的大嘴张开着,里边衔有一个龙珠。龙珠的斜前方是空出成半圆球形的上唇,上面用彩色画着八仙和刘海。龙眼像盏大灯笼。后面是龙头颈,弯弯曲曲,像一条巨大的蟒蛇颈。由龙颈向上望,在龙的上唇的反面有一个亭子,里面站着红脸的杨老爷。亭子后面的龙背上有“童子拜海”“八仙过海”“杨家将”等神话和历史人物,每一段的背上有一盏灯。再后边是龙尾,前半低下,后半翘起,也用竹竿支撑,大龙前后有百余人抬杠向前移动。过村走巷,每停下就祭祀一番,有参龙者敲着大鼓演唱吉祥颂词。大龙需迎3至5日,最后把龙整个捆在板凳上,用火烧掉,谓“送龙上天”(见《项经川文集》)。

  2009年,鳌江大龙成功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东方第一龙”。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