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专题讲座场场爆满,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投入飙升 | |||
|
|||
靠近工业4.0,温企争做急先锋 “工业4.0”到底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概念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温州制造对接“中国制造2025”应该怎么做?温州企业离“工业4.0”到底还有多远?……自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之后,这一概念便迅速风靡全球,也给温州企业发展带来很多思考,种种疑问萦绕在温州企业家的心中。 在过去一个多月,我市科技部门相继举办了多场以“工业4.0”、“智能工厂”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和论坛,受到温州企业热捧,场场爆满。商报记者 周大正 通讯员 樊春丽 孙素芬 以工业4.0为主题的讲座论坛受热捧 上月初,市科技局邀请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张永庆教授、浙大管理学院博导郑刚等专家,在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创客大讲堂”开讲“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战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新思维与新选择,吸引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赴会取经,听取专家教授对工业4.0的解读。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两场讲座仅仅相隔一周,但场场爆满,近期中心还将组织类似的活动。 上月底,浙江大学西子研究院高级咨询导师李若望受邀在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瓯海科技大市场主讲“工业4.0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全场座无虚席。不少企业管理人员表示,李若望老师与企业共同探讨对接工业4.0,如何改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以精益生产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今后企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瓯海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讲座这么受欢迎出乎意料,原本计划80人的场地,最后来了100多人,连续加了好几次座位,不少企业都是组团参加的。 企业现场邀请专家进车间把脉问诊 上周,市科技局举办了2015两岸企业转型升级暨工业4.0智能制造高峰论坛,邀请“台湾管顾钜群联盟”专家为温州企业对接工业4.0建言献策,赴会企业主与台湾专家频频互动,不少企业现场邀请台湾专家进车间把脉问诊。 “台湾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早,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值得温州借鉴。”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介绍说,温州不少企业正在加大人力物力向智能制造升级,但是好的案例还不多,举行智能制造主题论坛就是为了让温州企业加深对工业4.0或者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希望台湾经验对温州制造有所启发。 温州制造加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制造业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产品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互联和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搭建智能网络的基础上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在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使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 “以工业4.0为主题的讲座受热捧,折射温州制造加速向温州智造升级,温州企业迫切寻求发展实体经济长效机制的意愿。”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分析说,我市制造业基础雄厚,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支柱产业面临着由劳动密集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 为此,我市从2013年开始全市力推“机器换人”,促进温州制造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2013年以来累计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2729个,完成投资265亿元。近两年机器换人技改项目投资年均增长52%,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8%,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9.9%。 温州企业探索打造“智能工厂” 在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跃迁的路上,温州民企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拥抱工业4.0的急先锋,他们结合企业自身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化制造路径,成效初显。 乐清康泰电器是一家集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于一体的电子企业,经由市科技局、温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牵线,与台湾管顾钜群联盟和华宇企业管理公司开展合作,进行生产线的诊断与优化,改善电气设备、车间管理,达到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管理,获得了“施耐德供货商大奖”。 报喜鸟服饰从去年开始布局工业4.0智能化生产,通过近一年的规划、实施、试运行,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已经改造完成,通过工业4.0智能化生产,克服服装个性化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的瓶颈,率先实现“个性化缝制不降低品质,单件流不降低效率”这一服装定制的最高生产目标。接下来,报喜鸟将以工业4.0智能化生产为支撑,打破个性定制难以规模生产的瓶颈,做深全品类个性化定制领域。计划到2017年,定制将占公司自有品牌总销售额的50%。 “工业4.0首先是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员工的智能化,而不仅仅是工厂更新了几台先进机器。” 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表示,对接工业4.0不仅仅是机器代替人,而是企业整体的生产制造系统和管理系统都实现智能化,包括产品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等。“温州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必须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智能制造路径,建造智能工厂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对接工业4.0 温企怎么办 ——来自温州两岸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上台湾专家的声音 上周五,2015两岸企业转型升级暨工业4.0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台湾首屈一指的管理顾问机构“台湾管顾钜群联盟”专家团与100多名温州企业代表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支招温州企业迈向工业4.0路径选择。下面看看现场部分台湾专家发表的真知灼见。 ●台湾管顾钜群联盟执行长/台湾生产力中心梁源湘总监: 针对温州企业提出“竞争力+的智慧服务体系” 针对温州企业面对国际竞争与可持续发展,联盟特别提出“竞争力+的智慧服务体系”,提醒企业必须确立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成长年表,定义在工业4.0时代的策略。 展望企业掌握工业4.0精神与内涵的十年发展,经理人应该从最终消费者的视角出发确定动态竞争战略、知识产权布局,以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作为培养智慧化骨干梯队与穏定化制造体系的基础,发展预应订单顾客关键优势的工业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进而作为核心能力改善的决策参考,然后再规划智慧工厂与自动化设备的投资与建置。 ●台湾管顾钜群联盟制造领域代表/华宇企管江锡亮副总经理: 迈向工业4.0,从关注制造现场、质量、人力梯队培养开始 工业4.0与物联网都提到信息在产品与生产设备之间实时交流,实现生产流程的实时化,换句话说就是:“从需求出发,智慧制造”。在制造业领域,主要面对的课题有三个:生产效率、速度、灵活性。企业需要具备的是“投放市场的时间”能力,应对客户多样化需求的灵活性。 工业4.0的重点在于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管理形成制造脉动,并结合外部客户及供应商需求,才能完整晋级至工业4.0阶段。因此,企业必须先有“自动化生产”再结合“智动化生产”,进而转型为“智能型自动化”生产企业。关注工业4.0议题,企业首先要重新审视自己,一切回归基本功,从制造现场、质量、人力梯队培养开始吧! 做好这些才是目前企业成长的要点,是迈向“中国制造2025”与“智慧工厂”的起点。 ●台湾管顾钜群联盟智能领域代表/科智企业颜均泰总经理: 按需组合升级制造系统,踏入工业4.0第一阶段 工业4.0主张结合电脑运算领域,应用在航空、汽车、健康、交通控制、娱乐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等产业,以传感器、不同系统资料和控制器装置的整合控制系统,通过此架构联结工厂生产设备资讯,收集大量资料,找出生产瓶颈。 传统已有的制造系统ERP/MES较适合大型企业,系统规模大都较为僵化,然而温州产业的特性是中小企业为主,因为依照中小企业不同组织生产线流程,按需组合出最佳化与个性化制造系统,协助企业踏入工业4.0第一阶段。相比现有的MES/ERP系统并未引入机台/制程端的联网,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可即时将机台数据汇流分析、资源消耗、透明优化,减少生产循环时间。 ●台湾管顾钜群联盟智动领域代表/上海威强电叶国盛总经理: 智能工厂必须实现智能管理和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包含了智能管理与智能制造两个方面。我们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智能管理与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 在智能管理上我们主要提供监测相关产品,协助客户感测工厂的资讯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建立网络系统进行数字资讯的传递,再由ER/、MES等制造系统进行资讯的集中、分析进而产生决策,最后再将决策结果命令送至生产现场执行。在智能制造上我们提供生产设备所需的智能控制相关产品,协助客户感知加工状态,通过总线与工业网络将资讯送至控制器,控制器下达相关动作指令,产线上的加工设备、机器人、无人搬运车等开始协同作业,进而完成产品的制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