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时间:2014-04-13 来源:平阳台办 作者:李新铭 字号:[ ]

    平阳县扎实开展对台宣传教育工作,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强化服务基层民众意识,突出“两岸南麂人”特色,重视品牌与平台建设,形成载体多、内容实、形式活、有影响等特点,提升平阳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是围绕“两岸南麂人”交流品牌做好宣传报道。平阳县对台宣传教育工作围绕深化两岸南麂村结对成果,积极宣传打造“两岸南麂人”重要交流品牌,认真组织以“同是南麂人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的“两岸南麂人共渡蛇年新春慰问活动”、“两岸台侨联谊活动”、“平台产业竞争策略讲座暨经贸考察活动”、“基隆南麂乡亲回乡寻根之旅活动”、“屏东南麂乡亲故里行活动”等“两岸南麂人”系列交流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其中《不离不弃的故土情缘――39名台胞平阳南麂寻根侧记》、《阔别故园58载47位台胞同胞南麂寻根》两篇文章生动地报道了感人的活动现场及反映了台胞的大陆寻根情结,两篇文章通过市县媒体报道后,中央、省级媒体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和知名论坛都纷纷进行了转载报道。
  二是打造南麂岛对台宣传教育基地。平阳县南麂岛已成功创建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南麂岛相对集中了平阳县的对台工作资源,不仅是对台交流基地,同时也是对台工作的展示窗口,承担着对台宣传教育功能。在岛上,开展了涉台历史文物设施保护修缮工程,完善涉台景点的基础设施,完成了①南麂美龄居修缮工程:对现存美龄居进行修缮布展,使之成为多功能的展览馆,该馆馆名邀请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写。展览馆内收集展示1949年至1955年间国民党在浙东南沿海一带活动的史料,展现当年国民党撤退场景以及台湾、大陆两地南麂人的生活状况,体现两岸血浓于水的情谊。②修缮涉台军事设施:对南麂岛上现存的战壕、碉堡、防空洞等军事遗迹等进行整理和修缮,并对游客开放。③新建国军装备室:陈列了1949-1955国民党驻南麂部队部分装备的近百件,包括有服装、大炮、机枪、步枪、发报机等。④新建南麂台湾相思园:由回乡探亲的台湾岛南麂同胞及其后裔亲手栽种台湾相思树,并在每颗树上挂上纪念牌。纪念牌上记载有栽种人的姓名、栽种时间,原住南麂何处,现居台湾何地等信息。⑤新建浙江省解放纪念碑: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题字。碑身造型为一支火炬,轮廓鲜明而又刚毅,整体凝重而又挺拔,寓意为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象征着追寻革命前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信念。同时,每年有10万多人次上岛旅游,把南麂岛涉台历史人文事件编入导游词,引导游客参观涉台景点,化宣传教育在游玩之中。
  三是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对台宣传教育工作。出版了《走读南麂》,这是一本有关南麂旅游按图索骥的宝典,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绘了南麂岛旖旎的风光、丰饶的物产,记载了南麂岛源远流长的人文史迹,讲述了相关涉台故事,解读了南麂岛的历史。拍摄了《解密“飞龙计划”》纪录片,在两岸两地取景拍摄,并深入到在台南麂人和在台老兵中,通过访谈等形式,深度解密当年国民党撤退的“飞龙计划”场景。编辑出版《南麂岛――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画册,向县两会代表、省台办系统工作人员、台胞台属赠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木偶戏走进台湾,国家一级演员、县木偶剧团的卓晓军带着小品《耍猴》,参加了第七届“台湾-浙江文化节”--温州文化周活动,分别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和新竹文化局演艺厅为台湾观众演出,展示平阳传统文化,受到了欢迎。
  四是坚持做好经常性的对台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载体,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我县对台工作情况,继续依托已持续运行四年多、一直来在全省对台系统及全县上下反映良好的三个重要涉台宣教品牌:手机短信息《台湾新闻》、期刊《台情选编》、报纸专栏《海峡两岸一周视点》。全年,《台情选编》期刊出版12期共3600册;《台湾新闻》手机短信息为全县机关、镇(乡)中层以上工作人员发送信息十多万条,做到基本实现涉台信息全覆盖,涉台教育全覆盖。做好调研与信息报送工作,省、市政府《专报信息》刊登了《平阳深挖历史内涵积极创建省级两岸南麂历史文化交流基地》一文,在省市县各类媒体上发表对台工作信息二十余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