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往来 > 温台风情
温州---瓯绣
字号:[ ]

    瓯绣,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帮称瓯绣。

    早在600多年前,温州乡村民女就有用银针和彩线刺绣荷包、枕头、锦肚等生活用品的习俗。浙南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瓯剧《高机与吴三春》,就是一出反映明嘉靖年间,民间刺绣能手和织绸艺人以瓯绸和绣中为媒,坚贞于爱情的动人故事。

    瓯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长期以来多用于迎神赛会,戏剧服装及男女婚嫁用品。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艺术和装饰效果。

    瓯绣的最大特点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如《松鹰图》中一只鹰就采用了扇形针、切针、平针等十多种针法,还采用很多质地、粗细、色泽不同的色线混合使用。构图精练,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泡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泼,人物、兰竹都能绣得精巧传神。它的风格特点是“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构图精练,绣理分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地方风格。

    新中国成立至今,瓯绣曾有多幅作品引起极大轰动。1979年,温州匝绣厂职工用彩色丝线100多种,针法20多种,绣成高1米、宽4米巨幅绣品《红楼梦•十二金钗图》,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丝绸服装绣品展销会上展出,引得港人争睹。绣面绚丽多彩、光彩夺目。魏敬先的《白石老人》素描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人像发绣《孙中山》、《张大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千年中国文物展。

    1998年一幅长3.5米、宽1.4米的巨型瓯绣精品《鹤鹿同春》,再次轰动海内外。这幅作品汇集了瓯绣所有的传统技法,采用了100多种绣线颜色,是历史上第一件汇集人物、花鸟、山水、走兽为一体的瓯绣作品。

    这些瓯绣精品无不取材于古而适之于今,集传统技法之大成而加以创新,充分显示了瓯绣的包容性、创新性,说明瓯绣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工艺品种。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
上一篇: 下一篇: